铭谢

2024-08-02
来源:

铭谢

中国第一台根据毛主席“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精神,1977年试制成功的“西湖双反一步成像相机”考证成果(孤品)来

感谢

拱墅区纪监委平台的报道。

我为中国、我为杭州自傲!


光阴的故事④丨迟到八年的结婚照





拱墅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主办,长庆街道党工委、拱墅家风馆承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光阴的故事”家风照片征集活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上塘街道拱宸社区纪检干部汪朱虹提供的高继生家风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家风故事。





在上塘街道一个小区内,藏着新中国第一家私人照相机博物馆——杭州高氏照相机博物馆。博物馆历经祖孙三代长达80多年收藏积累,目前收藏有2500多台中外精品老相机,涵盖整个摄影发展史历程,其中,也有不少世间绝无仅有的孤品、珍品。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照相机博物馆,有一位特别的馆长——高继生,这位八旬的资深老相机收藏家,不仅是这座博物馆的创建者和守护者,更是一位家风传承的践行者。


                                    


馆藏相机:“西湖双镜头反光一步成像相机”与西湖样机590001(孤品)


高继生与相机结缘还是因为其父亲。在馆内有一张特殊的照片——迟到八年的结婚照。1932年抗日战争期间高继生父亲加入了黄埔军校学习,原定1937年毕业结婚,可毕业后就被派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入79师470团带兵打仗。期间第三战区司令部长官知晓其爱好摄影,令其供职报馆,成为了淞沪会战时期的战地记者,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高继生父亲回到家乡才补拍了这张迟到了八年的结婚照。





因为投身抗日战争,父母八年后才拍摄结婚照。


因为对摄影的热爱,父亲作为战地记者时就开始了他的照相机收藏之旅。据回忆,当时已收藏20多台相机。从小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庭文化的熏陶下,高继生对知识的尊重、对历史的珍视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如同种子般深埋在他的心底。在成长的过程中,他耳濡目染着家族中那严谨做事、真诚待人、爱家爱国的处世态度。




抗战期间李競将军使用的柯达1940Brownie Refiex新闻相机及机身内贴有李老将军的亲笔签名。

1960年高继生用平生第一个月工资买下一台德国产蔡司相机。对待每一件藏品,他如同对待家族中的传世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研究着。馆内一台钢印为490001的相机是1949年前苏联生产的第一台基辅4M型照相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苏联送给新中国国家领导人、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献礼之物,存世仅一台,意义非比寻常。2019年5月,来自乌克兰和新西兰的摄影家想高价收购这台相机,被高老一口回绝。他说,“不能卖,这是我们中国的宝贝、也是杭州的宝贝,是建国的国家级政府礼品相机,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对他来说“收藏的是历史,弘扬的是文化。”这也不是高馆长第一次拒绝别人的高价收购,但凡想从他手里买到一台藏品,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人们都称他为“富有的穷人”。



                                  

拒绝他国高价收购的基辅490001


高继生时常觉得愧对家人,当别人都住上了大房子、开起好车,他却把钱花在了这些“相机”上,从他藏有众多珍世孤品老相机中随便拿出一台,就能换上一套住房;但他不卖,依旧守在这堆相机里,每天粗茶淡饭、穿不讲究,与老伴过着清贫节俭的日子,但从收获的角度来说,他认为这种收获惠及家人,时刻不忘将家风传承给自己的子女。他会给孩子们讲述家族的故事,分享那些曾经的辉煌与坚守,他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敏锐感知,他带着孩子们一同参与博物馆的工作,让他们亲身体验那份责任与使命。他们从藏品上阅读了历史,感悟了文化,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生活,就是这份对相机的热爱与执着支撑着这家免费的公益相机博物馆。开馆以来,来自30多个国家、超过40万相机爱好者慕名前来,早上7点到下午3点,高继生接待游客、充当解说员,提供免费相机鉴定和专题讲座。


高继生坦言很辛苦却又乐在其中。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女们也对家族的历史和家风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儿子高峻岭在他的熏陶下,读小学的时候已经是杭州有名的小摄影家了,举办过个人影展,1986年,12岁的高峻岭积攒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在北京买下了一台德国的莱卡相机。而今正读初中的孙子也在背着相机学习摄影,他将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承不仅仅是物质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递。


分享